微信 |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 无障碍阅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发改工作大家谈④
信息来源:荆州市发改委 | 发布时间:2024-03-11 10:16

2024年全市发改工作,我建议这么干


规划与区域工作联动组 吴晗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做好发改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发改干部,我将继续怀揣激情和梦想,发扬“三命共识”,全力打好“四大会战”,为荆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提高站位,以思想转变引领行动破局突围

(一)要变“虚”为“实”。丹青妙手,规划为先。发改作为推动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重要规划落地的重要部门,要把规划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来推进。要明确措施。要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项目化、清单化、指标化推动规划落实落地。要压实责任。细化规划实施的责任分工,明确谁来干、该找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要加强调度。建立定期调度、定期会商、定期研究机制,确保规划顺利推进,如期实现各项目标。

(二)要变“统”为“精”。发改工作离不开统筹,但绝不是简单的笼而统之,而是要学会高质量统筹。“会统筹”源于思想认识的提升、源于对形势任务的把握、源于方向路径的明确,因此,发改干部要强化学习力、思辨力、协调力,要懂政策业务、了解上级最新精神,多与市直部门交流、多到县市实地调研,真正成为行家里手,才能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精准参谋。

(三)要变“小”为“大”。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 发改干部在谋划工作时,要跳出部门看荆州的发展,以小看大,视野要宽、格局要大,不断深化对全市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重大问题的认识,以一域谋划全局,确保工作质效兼顾、量质齐升。

二、聚焦重点,以有力举措推动工作出新出彩

(一)加快推进“五个重大”走深走实。“五个重大”作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日常调度、督办、考核等机制,去年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暴露出调度不够精准、反馈不够及时,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今年,要探索建立调度平台,实现领导随时掌握重要事项进展,及时作出批示,专班人员精准调度和反馈,强化日常监管。突出正向激励导向,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健全“五个重大”工作推进、日常调度、督办落实、衔接争取、信息共享、绩效考核等机制,激发干部担当创业。

(二)加快推进都市圈融圈出圈。去年,虽然都市圈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创新不足、亮点不突出等问题,与预期还存在差距。要转变思想认识。切实将荆州置身于都市圈建设大局之中,找准定位,认真分析内在动能和潜在优势,积极寻求更大发展机遇。要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会议协调、落实汇报、信息报送、督办通报、沟通衔接、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细。要打造工作亮点。聚焦圈内专享通办、精品旅游合作线路、特色产业链等方面深入挖掘亮点,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彰显工作成效。

(三)加快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认真落实《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推动湘鄂协同发展。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推进荆岳高铁、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沙市至安乡高速公路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要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共同争取国家财政奖补资金对环洞庭湖区重点倾斜,争取国家在环洞庭湖区布局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战略物资储备基地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要打造区域合作样板。充分发挥石首链接鄂南湘北区位优势,做强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研究院,支持石首市、监利市、南县、华容县、安乡县鄂南湘北跨省合作区建设,打造协同发展样板区。

三、转变作风,以务实作风树立干部崭新面貌

(一)变被动为主动。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发改干部要勇立潮头,抢抓机遇,展现更大担当作为。要健全长效管理培训机制,合理运用发改讲堂、支部活动等,着力培养一批品行端正,能力突出、敢为人先的发改干部。要树立先进典型,形成鲶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

(二)变蛮干为巧干。充分发挥分组运行工作紧密、流动便利的优势,加强统筹调度、细化人员分工,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工作协同性。要建立平台和机制,构建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调度推进体系,持续提升工作成效。

(三)变小跑为奔跑。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在政策机遇同等的加持下、在资源禀赋相当的前提下,荆州如何脱颖而出,要靠荆州干部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拼劲和闯劲。要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着力推动发改事业再创佳绩。


产业发展与粮食工作联动组 丁清国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全市发改系统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主攻“四大功能目标”,接续打好“四大会战”,推进“五个重大”,努力拼搏、奋发有为,开创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局面。

一、聚焦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推动高端化改造、数智化转型、绿色化升级、供应链价值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好工业突围战。

(一)加快现代化工产业链建设。进一步完善“七个一”工作模式,夯实产业链建设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有关单位解决产业链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项目申报与管理。积极做好中省预算内项目申报,加强政策研究和行业动态跟踪,做好项目储备,指导企业申报,加大汇报争取力度。强化中省预算内项目全方位监管,探索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模式。

(三)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加强产业研究,形成关联性强、聚集度高的产业链招商图谱。突出全员招商,充分调动全委干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组织招商活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办好招商推介活动。

(四)构建智力支撑体系。加强与石化联合会、石化规划院等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推动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荆州创新中心等机构建设,加大科研成果在荆转化。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五)强化各类保障。统筹制定现代化工、生命健康等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科学布局、有序发展。稳妥推进开发区扩区调区、持续提升化工园区合规化水平。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管理,获得省级指标统筹和要素倾斜。

二、落实政治责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优化粮食加工结构和布局,构建从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的“大粮食”“大产业”“大流通”格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一)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充分发挥考核办作用,健全完善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左右配合工作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考核排名靠前的在项目资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倾斜。抓好“国考”“省考”反馈问题整改。

(二)维护粮食收储稳定。精心组织粮食收购,守好粮农粮食“卖得出”底线。优化储备管理,严格落实省定地方储备计划任务,探索建立饲料粮储备,指导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推进节粮减损,开展节粮爱粮宣传,推广保质减损技术。

(三)完善粮食应急体系。深入对接省“1+4+N”区域协同发展布局,巩固市县两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成果,加快打造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重要支撑。修订完善市本级粮食应急预案,提升粮食应急保供能力和应急应战水平。组织开展军地演练,加强军供保障能力建设。

(四)聚焦粮食产业发展。坚积极争取省级优质稻米产业链资金,落实好市县配套资金,培育1-2家产值过10亿元的粮食加工企业。积极谋划新时代鱼米之乡和中部粮仓项目。招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食品企业和供应链头部企业,打造千亿级粮食物流产业园区。

(五)突出粮食品牌创建。推进市县粮食质检机构能力提升,构建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开展“一县一品”特色品牌创建,打造区域品牌。积极引导粮食企业争创“中国好粮油”“荆楚粮油”品牌。积极参与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定期组织召开江汉大米“双交会”。

(六)强化粮食流通监管。加强市县联动及监管人员学习培训,切实提升粮食流通监管人员能力水平。加强监管信息化,实现市县两级地方储备粮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认真核查12325粮食监管热线投诉举报线索,持续提升办理质量。

打印|关闭